名鼎配资!

义乌股票配资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前景

名鼎配资

你的位置:名鼎配资 > 股票线上配资 >
义乌股票配资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前景
发布日期:2024-08-30 09:03    点击次数:129

义乌股票配资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前景

  ◇ 党的十八大以来,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健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1. 便捷性:投资者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无需受时间和地点限制。

  ◇ 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

  ◇ 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部署,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结合职能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有力有效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会通过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以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始终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健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十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稳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为显著;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更好发挥年度计划宏观引导作用,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切实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经济增速看,宏观政策发力显效,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3至2023年年均增长6.1%,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从经济总量看,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92.4%,年均提升8.4个百分点;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左右,比2012年提高约7个百分点,年均提升0.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从发展水平看,2023年我国人均GDP达89358元,比2012年实际增长84.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681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从发展活力看,截至2023年底,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3.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2.2倍,占GDP比重达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明显。

  二是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结构性难题,发展动能进一步积蓄。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十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于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3年的15.7%、33.6%;同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45.5%提高至54.6%。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国内大循环更为顺畅、内外市场联通更加高效,2013至202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95%,其中有5个年份的贡献率超过了100%,2023年为111.4%。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12054元,增长到2023年的26796元。区域结构逐步优化,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合作联动日益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步伐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2.57%上升到2023年的66.16%。绿色发展加快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2013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1%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1%,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三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十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为经济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取得新成就,货物贸易规模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1.8万亿元,连续7年保持第一大国地位;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分批次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迈上新台阶,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00多个城市,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为促进全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需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十多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准国家安全历史方位,统筹谋划国家安全工作,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有效筑牢国家经济安全屏障,牢牢掌握了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2023年粮食总产量13908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进,煤、油、气、电、核及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显著提升。2013至2023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10.2%提高到17.9%;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达33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12年增长87.6%,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

  坚持系统观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全会《决定》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强调了“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我们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准确领会、认真贯彻。其中,坚持系统观念是改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涉及领域广、触及利益深,必须统筹兼顾、系统施策,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处理好经济和社会的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水浅行小舟,水深走大船。从经济角度看,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民生的关键驱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才能为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福祉提供源头活水。从社会角度看,民生连着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发挥着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既心怀“国之大者”又紧盯“关键小事”,用发展思维补民生短板,透过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实现经济和社会两者互促共进,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政府角度看,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要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从市场角度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历史和现实表明,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体制,也是发展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把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让“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各展其长、同向而行,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让二者形成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300152)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从效率角度看,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基础,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不断“做大蛋糕”,才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坚实物质基础。从公平角度看,公平是提升效率的有力支撑,公平无保障改革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又能“分好蛋糕”,才能更好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的积极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防止两极分化,不断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

  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从活力角度看,改革就是搞活,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通过改革除障松绑、除弊纠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竞相迸发,让经济社会发展永葆生机。从秩序角度看,社会发展需要充满活力,但这种活力必须是有序的。只有保持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才能绵绵不断地释放发展活力,唯有如此活力才能持久、秩序才能巩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寓活力于秩序之中,建秩序于活力之上,科学有效协调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实现发展与稳定的平衡,充分调动各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释放经济发展潜能,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源源不断地汇聚发展动力。

  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从发展角度看,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通过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国力,才能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保障安全。从安全角度看,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安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就无从谈起。改革进程中,只有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才能笃定前行、行稳致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树立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把应对措施部署得更周密一些,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和维护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有力应对前进路上的不确定性。

  全面贯彻落实《决定》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部署,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结合职能突出抓好五方面工作,有力有效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走深走实,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抓好政策研究和形势分析,完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优化各类增量资源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和工具创新,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加强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合,增强国家战略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

  二是抓好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施,加大中期评估结果跟踪问效,提高“十四五”专项规划实施督促力度,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坚持着眼长远谋划做好“十五五”前期工作,研究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举措。编制并推动各方面落实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健全城市规划体系,引导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集约紧凑布局。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深化城市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三是抓好投资管理和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建立政府投资支持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健全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体制机制,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和促进投资落地机制,形成市场主导的有效投资内生增长机制。细化实化落实“两重”行动方案,加快推动今年“硬投资”“软建设”重点项目和任务落地实施,提前做好明年重点任务谋划和项目储备。持续推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更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推出一批标志性示范项目。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健全实施打造消费新场景及促进绿色、智能消费等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进一步促进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推动产品设备更新换代和回收利用,加大汽车报废更新、家电产品等以旧换新补贴力度,加力推进“两新”政策落地。

  四是抓好改革和创新,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五是抓好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推进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义乌股票配资,全链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应用。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加快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完善战略性矿产资源探产供储销统筹和衔接体系,牢牢守住经济安全底线。